四川9个“巨无霸”地区是怎样变小的?
据说四川人和想了解四川的人都打算关注本公众号!
经常听到有人吐槽说四川的地级市太小了,比如资阳、自贡、攀枝花都只管2个县,遂宁、内江、巴中都只管3个县,简直浪费行政资源。
而且地级市划得太小,各种资源太分散,导致四川这些地级市的一些数据总量很不好看(比如GDP,总量最高的绵阳市也才2800亿,刚刚挤进全国前100名)。
其实在以前,四川的地区并不小。不但不小,还有好几个堪称“巨无霸“的地区,几乎每个地区都下辖十几个县。可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,四川增设了不少地级市,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。
四川(含重庆市)曾经有哪些堪称巨无霸的地区?下面就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。
在回顾之前,先介绍一个背景知识,那就是建国后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我国在行政区划方面都实行”城乡分治“原则,也就是说城市只管城区,广大的县域则交给地区去管。所以在当时地级市都很小,而地区则一个比一个大。
上世纪80年代之前,四川只有4个地级市:成都、重庆、自贡、渡口(攀枝花),这些地级市管辖范围都很小,成都、重庆是分别吞并了温江地区和永川地区才变大的,自贡、攀枝花今天的管辖范围依然不大。
四川的地区这么大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四川省在50年代进行了地区撤并,泸州、遂宁、眉山、大竹、剑阁5个专区被撤销,分别并入了邻近的专区,这才造就了一批“巨无霸”地区。
说明:地区1971年以前叫“专区”,为省事起见,本文一律以地区称呼,不再区分。
1.温江地区
温江地区就是前面说的“城乡分治”理念的产物,其实温江地区管的这些县,几乎都是以前成都府的地盘,只是在“城乡分治”理念下,成都只管城区了,这些县就交给地区去管吧。
温江地区最大的时候是在1953年,此时温江地区管辖多达18个县!今天的成都市除了简阳以外,都归温江地区管,此外还有什邡、广汉、名山3县。
后来,名山县被划归雅安专区,60年代崇宁、新繁、华阳三县撤销,70年代双流、金堂二县又划归成都市领导。但即使如此,在1983年撤销之前,温江地区仍有12个县之多。这12个县分别是:温江县、郫县、新都县、彭县、灌县、崇庆县、大邑县、邛崃县、蒲江县、新津县、什邡县、广汉县。
1983年,温江地区撤销并入成都市。
温江地区最大的时候(网络图片)
2.永川地区(璧山专区、江津地区)
和温江地区一样,永川地区也是“城乡分治”的产物。为什么这个地区有3个名字?因为专署最早在璧山,当时叫璧山专区。1951年驻地迁江津,更名为江津专区。1961年又迁永川,但名字长期未改,直到1981年才改名永川地区,但此时离永川地区撤销并入重庆市已经不足2年了。
永川地区最早辖11县市,分别是合川市(县级市)、合川县、江津县、铜梁县、永川县、大足县、荣昌县、璧山县、江北县、巴县、綦江县。后来合川市和合川县合并,巴县、江北、綦江3县划入重庆市,原绵阳地区的潼南县又划入,永川地区(江津地区)共下辖8个县,这就是重庆人经常说的“江八县”。
1983年4月,永川地区撤销并入重庆市。
1956年的江津专区,当时重庆只管市区和北碚
3.绵阳地区
绵阳曾经是当时全国下辖县最多、人口最多的一个地区,最多时曾下辖22个县,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。按今天的人口计算有1400多万人,按今天的GDP计算达到6000多亿,可谓地级政区中的“巨无霸”。
绵阳地区管辖范围最大时,包括如今的整个绵阳市、遂宁市,德阳市除广汉、什邡以外的地域,广元市除苍溪以外的地域,以及重庆市潼南县。
为什么绵阳地区这么大?因为它是绵阳、遂宁、剑阁三个专区合并的产物,三合一,当然会造就一个巨无霸了。
绵阳地区曾经的22个县分别是:绵阳县、江油县、彰明县(1958年撤销)、青川县、平武县、广元县、昭化县(1959年撤销)、旺苍县、剑阁县、梓潼县、三台县、盐亭县、射洪县、遂宁县、蓬溪县、潼南县、中江县、德阳县、罗江县(1959年撤销)、绵竹县、安县、北川县。此外,建国初期,金堂、广汉、什邡三县也曾短时间属于绵阳专区管辖。
后来,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,绵阳地区不断“缩水”:
1977年,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。
1983年,德阳、绵竹、罗江3县划归新成立的德阳市。
1985年,广元、青川、旺苍、剑阁4县划归新成立的广元市。
1985年,遂宁、蓬溪、射洪3县划归新成立的遂宁市。
虽然绵阳地区严重缩水,但今天绵阳仍然是四川面积最大的地级市。
绵阳地区辖境最大时地图(网络图片)
4.宜宾地区
宜宾地区,是曾经的宜宾、泸州两个专区合并的产物,所以自然也很大。泸州作为建国初期川南行署区的驻地(相当于一个省会),却只能在宜宾地区领导下当一个县级市,心中的憋屈可想而知。
宜宾地区最大的时候,曾下辖2市16县,2市是县级宜宾市、泸州市,16县分别是宜宾县、古蔺县、富顺县、叙永县、南溪县、长宁县、江安县、兴文县、纳溪县、珙县、泸县、高县、筠连县、合江县、屏山县、隆昌县。
后来隆昌划给了内江地区,富顺县划给了自贡市。80年代泸州市成立地级市,从宜宾地区带走了泸县、纳溪、古蔺、合江、叙永5县,两地遂形成现在的格局。
此外,云南省水富县也有一部分地盘来自宜宾县。
60年代的宜宾地区
5.乐山地区
和宜宾地区类似,乐山地区也是曾经的乐山、眉山两个专区合并的产物(所以后来眉山再次分出去,也算回归历史)。
乐山地区辖区最大的时候,下辖1市、14县,有趣的是乐山地区驻地乐山并不是县级市,当时唯一的县级市是五通桥市(后来并入乐山,乐山成立地级市时改为五通桥区)。而这14县分别是乐山县、仁寿县、眉山县、犍为县、井研县、峨眉县、夹江县、洪雅县、彭山县、沭川县、青神县、丹棱县、峨边县、马边县。
70年代末,乐山地区还成立了一个县级的金河口工农区,但当时五通桥市已经和乐山县合并设立县级乐山市了,所以乐山地区的辖县数量最多就是15个。
60年代的乐山地区
6.内江地区
内江地区最多下辖1市8县,1市是指县级内江市,8县分别是内江县(现东兴区)、资阳县、威远县、安岳县、资中县、简阳县、隆昌县、乐至县。
内江地区的辖县虽然不算多,但实力很强,当时内江、简阳、资阳、威远都是工业大县,资中、安岳、简阳都是百万人口大县,又是四川第一个通铁路的地区,经济总量长期在省内仅次于重庆、成都,加之地理位置东联重庆、西抵成都,所以有“渝一成二内老三”的说法。
其实内江地区的面积并不大,所以拆分成内江、资阳两个地级市后就显得有点小了。
70年代的内江地区
7.南充地区
南充地区曾经下辖2市11县,2个县级市分别是南充市(现顺庆区)、华蓥市(原华云工农区),11个县分别是南充县、南部县、岳池县、营山县、广安县、蓬安县、仪陇县、武胜县、西充县、阆中县、苍溪县。
南充地区的人口曾仅次于绵阳地区,下辖的南充、南部、岳池、广安、仪陇都是百万人口大县,以今天的人口数量计算,南充地区人口也有1100万以上。但当时的南充地区除了华蓥市布局了一些三线工业外,工业基础很差,发展几乎全靠农业,所以被称为是“大而不强”的典型。
后来苍溪县被划归了新成立的广元市,广安、武胜、岳池、华蓥再加上了从达县地区划来的邻水成立了广安市,南充市还剩下1市7县(后来改为3区6县),但南充市的人口数量仍然仅次于成都,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市。
70年代的南充地区
8.达县地区
达县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达州市+巴中市+广安市邻水县,达县地区最多时下辖1县、1工农区和11个县,1市是指县级达县市,1工农区是指白沙工农区(后并入万源),11县分别是达县、宣汉县、开江县、万源县、通江县、南江县、巴中县、平昌县、大竹县、渠县、邻水县。达县地区也有好几个百万人口大县,总人口也有1000万以上。
后来,巴中、南江、通江、平昌四县成立了巴中地区,邻水划入了广安市,但达州市仍然是仅次于成都、南充的四川第三人口大市。
70年代的达县地区
9.涪陵地区
涪陵地区曾经下辖10个县,分别是涪陵县、垫江县、南川县、丰都县、石柱县、武隆县、彭水县、黔江县、酉阳县、秀山县。
1988年5月18日,石柱县、秀山县、黔江县、酉阳县、彭水县从涪陵地区划出,单独设立黔江地区。
1995年11月5日,涪陵地区撤销改为涪陵地级市,县级涪陵市改为枳城区和李渡区。但地级涪陵市只存在了不到2年,就并入重庆直辖市了。
1956年的涪陵地区
尾声
在除上述9个地区外,四川的老地区还有西昌、万县、雅安三个,但它们都没有经历过拆分,没有“越拆越小”的经历,所以就不再介绍了,西昌地区分出了一个攀枝花市,但也只有2个县的地盘。
如果上述9个地区中,除了温江、永川地区外,其它都不拆分的话,那么今天四川的经济格局大概就是这样的:17000亿的成都市,6000亿的绵阳市,5000亿的宜宾市,3000亿的南充市、达州市、内江市、乐山市。
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均衡了很多?没人会说四川是“一城独大”了吧。而这几个地区中心城市,想必也比现在规模大得多。
但是同时,泸州、德阳、广元、广安、资阳、眉山这一批城市,却也失去了发展为地区中心的机会。
所以,四川的地区从大变小,究竟是利是弊,还真不好说。